我国每年新增肝癌病例超过40万例,占全球近一半!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60%的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至中晚期。
实际上,肝癌是可防可治的,这份“护肝宝典”请务必收好!
肝癌为何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省疾控专家表示,肝脏是一个“忍者型”器官,即使受损,它也不轻易喊疼,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据统计,在肝癌患者中,早期病例通常只占10%-20%,而70%-80%都是中晚期肝癌患者。
因此,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肝癌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扼杀癌变可能
乙肝疫苗早接种
戒酒!戒酒!戒酒!
控制糖分和脂肪摄入:保持BMI在18.5-24之间
远离发霉食物,竹木菜板要勤更换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肝癌高危人群如下:
1.乙肝/丙肝感染者
2.肝硬化
3.长期酗酒者
4.脂肪肝患者
5.有肝癌家族史
6.接触黄曲霉素者
7.40岁以上男性
8.右上腹持续隐痛、莫名消瘦乏力、眼白发黄、皮肤瘙痒、腹胀食欲骤减症状者
(2)传统筛查技术:
传统的人群筛查技术是基于B超和甲胎蛋白(AFP)的联合筛查。对于以上人群,建议每6个月检查肝脏B超(无辐射可反复进行)、检测甲胎蛋白(AFP),若必要,可缩短检查周期至3个月。
超声(US):对早期肝癌(≤2 cm)灵敏度仅47%,联合AFP后可提升至63%,经济便捷。
AFP检测:早期肝癌灵敏度25%-52%。
另外还有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应用,CT灵敏度60%-75%,MRI达87%,但成本高。
(3)新型筛查标志物与技术:
血清蛋白标志物:DCP(PIVKA-II)对HBV感染者筛查灵敏度优于AFP,特异性更高。
液体活检技术:比如ctDNA甲基化检测的灵敏度可达83%-88%,特异性93%,可提前6-12个月预警肝癌。
多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如MONOD®技术)进一步优化早期诊断。
三级预防:科学治疗不恐慌
通过规范治疗(如手术切除、肝移植),早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达50%-70%。
极早期肝癌(≤2 cm)术后五年生存率甚至可达80%-90%。
关键防治时间轴
20岁:乙肝疫苗未接种者立即补种
30岁:长期饮酒者做第一次肝脏弹性检测
40岁:无论有无症状,每年一次肝脏B超+甲胎蛋白
50岁:警惕不明原因消瘦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