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西安网评:保护暑期工的权益,就是在守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刚开始说好工资每小时22元,结果一到工厂,立马说每小时只给13元。我说我不想干了,中介直接扣下了我的身份证。”准大学生陈洋打暑期工时遭遇的这一幕并非个例。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随着今年暑期来临,很多高中毕业生秉持着积累社会经验、赚点零花钱的想法,涌入暑期劳务市场。然而有不少人却掉入了求职陷阱。(法治日报7月5日)

  应聘影院检票员被安排洗碗,谈妥的时薪22元骤降至13元,身份证被扣押,报名费、保证金交完即被拉黑……这些年轻人怀揣着赚零花钱、长见识的单纯愿望走进社会,却不想迎面撞上了现实的“铁板”。

  这种赤裸裸的侵权,折射出暑期工市场的混乱现状。更令人揪心的是,这些孩子往往连最基本的维权常识都没有。他们不知道口头承诺不算数,不明白扣押证件违法,甚至天真地以为“吃点亏是应该的”。我们不禁要问,社会给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上的第一课,为什么总是这么被骗?

  诈骗分子的套路并不高明,社交平台上“日入300元”的诱饵,中介机构“先交押金后上岗”的话术,但凡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能识破。可这些刚放下课本的孩子哪见过这些?有位在快递站打工的学生说:“签合同时根本没注意看,结果工资被扣了30%说是‘管理费’。”这样的故事听得让人心疼。我们总说年轻人要经风雨见世面,但风雨不该是黑中介的套路,世面不该是维权无门的窘迫。

  其实,解决问题的钥匙就在我们手上。劳动监察部门能不能设立个暑期工维权专线?学校能不能在毕业前开两节“打工避坑课”?大企业能不能腾出些正规的实习岗位?这些事做起来都不难,关键是得有人牵头。就像小区里装健身器材,总得有个物业先张罗。

  浙江宁波的做法也给了我们启示,2023年6月起,宁波开展“奔甬而来”大学生暑期机关事业(国企)单位实习活动。市人才服务中心统一为实习学生购买1个月的人身保险,各单位视情给予实习生一定的实习生活补助。这说明不是没办法,而是想不想做的问题。高中暑期工完全可以借鉴这一模式,比如,政府梳理出那些信誉好,诚信帮助高中生的企业,让高中生和这些企业对接。

  面对那些在烈日下发传单、在餐厅端盘子的年轻面孔,社会应该给他们的不是当头一棒,而是一双搀扶的手。毕竟,今天他们遭遇的每一个陷阱,都在塑造着明天社会的模样。当年轻人不再把打工视为冒险、用人单位把暑期工当成人才培养而非廉价劳力,这些暑期工们才会说,这个社会对年轻人是友好的。

  暑期工不该是生存挑战赛,而该是认识社会的观察窗。保护这些年轻人的权益,不是在娇惯他们,而是在守护社会最基本的公平正义。毕竟,谁家没有个要打工的孩子?谁又不是从那个懵懂的年纪走过来的?

  作者:丁慎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