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莲的别名和药用价值(莲,一种极其“中国”的水生经济作物)


作为最古老的被子植物之一,一亿三千万前,它的“家族”曾遍布全球。

第四纪冰期以后,诸多植物被冰川吞噬消失,莲却得以幸存。

虽得以幸存,但与同为孑遗植物的银杏一样。

原本庞大的“家族”,唯剩两个植物种续存;原本广泛的地理分布范围,也缩小至亚洲和大洋洲北部。

而后历经数千万年时间里的风雨阳光,莲,等来了最懂它的中国人。

沧海桑田,我们无法追寻何时、哪刻,中国人与莲第一次相遇。

但我知道就在那时、那刻,莲这个水生植物和中华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

至少5000年的采食利用、3000年的栽培种植历史,莲,在我国地无分南北西东,凡有水处皆可种植,集食用、药用、观赏价值于一身,又超脱植物属性,成为精神文化的载体。

其它水生植物也好、作物也罢,无出其右,经年累月,莲,已经成为一种极其“中国”的水生经济作物。

莲,有菡萏、荷花、泽芝、芙蓉、芙蕖、朱花、净友等诸多别称。

毛茛目睡莲科莲亚科莲属多年生水生植物,是起源最早的被子植物之一。

化石证据表明,在第四纪冰期来临之前,莲属植物在地球上分布相当广泛,古植物学家据莲

化石形态特征推测,彼时莲属植物至少有10——12种。

目前,莲属植物只有两个植物种,分别是分布在亚洲和大洋洲北部的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和分布在美洲的美洲黄莲(Nelumbo lutea (Willd.) Pers.),前者种质资源丰富,后者在美国和加拿大的部分地区已被列为极度濒危或濒危物种。

野生分布于我国和我国主要种植的植物种是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也称“中国莲”。

莲,本就生在中国

作为在地球上存在数亿年之久又经历冰期幸存孑遗的古老植物,从物种这一角度出发,当前很难准确探究其最初原产地。

所以,莲究竟起源于何处,早前一直存在争议,争议主要在印度和我国之间。

不少早期国内外文献资料中记载莲起源于印度。

比如1957年出版的《中国蔬菜栽培学》中就记载:

莲原产于印度,自印度传至苏联和我国。

再比如,莲的英文名为“East Indian Lotus”,翻译过来是“东印度莲”。

但在新的考古证据和深究之下,显然并非如此。

先说莲的英文名问题

这其实很简单,欧洲国家没有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于数百年前才开始引种,最早从印度引种,所以命名“East Indian Lotus”,因此代表不了什么。

再从多角度看

一方面,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古植物学家就在柴达木盆地发现了距今1000万年左右的莲化石。

而后国内多地都发莲化石并且年代更为久远,2018年我国古植物学家在黑龙江嘉荫发现了距今约8300-8600万年的莲化石,足以证明恐龙时代我国就已经有莲了。

反观印度,别说近亿年的化石,就是千万年的也未见报道,所以从我国多地古早化石证据可以看出,以物种角度出发绝无印度传入一说,同时可以证明我国至少是莲属植物的起源地之一。

另一方面,印度对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利用虽然也相当悠久,但是与我国相比差之甚远。

确实也曾伴随佛教文化“传入”我国,不过传入的只是莲文化概念,而汉朝(佛教最早传入我国的时间)之前,我们对莲的利用已经相当充分,并且已将其视作精神文明的载体,更何况到唐代时,那一隅的外来莲文化概念,也已经被我们改后同化了。

197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郑州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已经碳化的莲子,距今约5000年的时间,并且这些莲子是和碳化的粮食一同发现,足以证明至少在500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食用莲。

而记录周朝事史的《逸周书》记载:“薮泽已竭,既莲掘藕。”,表明3000年前我国就或已经开始人工种植莲。

总得来说,不论从考古证据,还是文献记载。

亦或是文化传承和当前学界主要共识以及生物多样性中心等角度出发。

莲,都本就生在中国。

莲,被利用到极致的水生植物

由于莲本就全身是宝,加上又遇到善于物尽其用的中国人,在我国莲早早便已被充分利用。

诸多考古证据表明,在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莲就已经逐渐成为,集食用、药用、观赏于一身,受王侯贵胄推崇、寻常百姓喜爱的水生植物。

战国时期成书的《尔雅》中记载:

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短短的二十多个字,看起来没什么,但实则文字所蕴含的力量巨大。

它表达了在先秦时期,莲的根、茎、叶、花、果、子等每一个部分都有专用的名称,这在其它原产我国的植物、作物身上极其少见。

说白了,为啥莲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专用名称,就是因为莲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用。

我们都知道藕、莲子是莲的主要食用部分,但在物质匮乏的古代,莲身上除了老茎、须根外都曾被作为食物。

从秦朝开始,莲已经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

在大量、广泛分布的野生资源基础下,加之随着人为种植和种植范围、规模的扩大,到隋唐时期莲在普通百姓餐桌上也已经相当常见。

提到种莲,古人真是对得起这个全身是宝的植物。

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种藕法”和“种莲子法”两种种植莲的方法,距今约1500年的时间。

或许“种藕法”和“种莲子法”冲击力不强,那我换种说法,至少在150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莲的“无性繁殖技术”和“有性繁殖技术”。

除了《齐民要术》后世诸多古代农书中基本都提到了莲,并且莲还有其专属著作——《瓨荷谱》,不仅记录了诸多莲栽培品种,还种植方法总结的相当精细,在其它植物上同样少见。

早早诞生和日趋完善的种植技术让莲成了古代盛世美菜,乱世饥粮。

除了食用价值外,莲的药用价值也被早早的发现。

《神农百草经》中记载:

莲,味甘平,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

虽然用现在的视角回头看,所载莲之药效确实有些夸张,但以当时背景去看,可以理解。

另外现代医学证明,莲确实具有一定的药性。

除了食、用,莲还是重要的观赏植物,从湖泽赏莲到古代园林造景发展至盆栽、碗栽,从自然直接搬至家中,可见古人是多爱莲花吧。

即便是现如今,满湖莲花、缸中芙蓉也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并且莲还是国内很多城市的市花,比如“太美~”的济宁(“太美~”是个梗,详情见抖音济宁文旅)

莲,中国文化,文化中国

吃它、用它、看它,如果莲只是满足了我们的物质需求,讲它极其“中国”或多或少差点什么。

怎么能差呢?

中国人与莲第一次相见,或许只是因为它能吃,但而后吃它、用它、看它时,莲给予的满足就不只是物质。

没有精神层面的满足,本能生吃的莲子、莲藕,又何必成为餐桌上造型精美、味道独特的“妙手藕得”、“莲满金秋”、“孔雀开屏”、“玲珑宝塔”等一道道尝味也吃意境的菜肴。

又何必,用面粉、米粉做成莲花、莲子、莲叶的样子,庆节气、寄哀思。

没有精神层面的满足,哪来吴王夫差修建“玩华池”,今天谁又能想象那“沉鱼”的越国西施采莲、浣纱时的绝美。

没有精神层面的满足,哪来汉乐府采莲曲《相和曲·江南》的古韵悠扬和雅俗共赏人人都能哼唱两句的《荷塘月色》。

没有精神层面的满足,莲又怎会是儒家“君子花”,道、佛之“祥瑞”,在儒、释、道三大家都具有光明、美好、圣洁的象征意义。

没有精神层面的满足,李商隐何必《赠荷花》,周敦颐何必《爱莲说》,文人骚客何必有感而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应知周子意,可上采莲船。”、“芙蕖不忘频频笑,青盖芬芳情意飞。”如何惊艳,怎会传唱千年。

君子是莲、和谐是莲、爱情是莲、吉祥是莲、多子多福是莲、富裕有余是莲、青云直上是莲、高尚清廉还是莲。

一张张画莲的古画,一件件绣莲的衣裳,头上的莲花发簪,房屋上的莲纹,精神层面的满足拉满。

5000年的采食利用历史,吉祥、高洁的莲已经于我国的文学艺术、音乐绘画、装饰服饰、饮食风俗、建筑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莲,是中国文化也文化了中国。

莲,再续万千年情缘

除了过去,还有当下和未来。

现阶段,我国是全球莲种植品种最多、面积最大、范围最广、文化延伸最为多样浓郁的国家。

不过,凡事如是,多了,往往就不珍惜。

目前,不少野生莲资源遭到各种破坏,生存环境堪忧;莲种植、加工产业发展多遇瓶颈,从事种植生产、加工制作的业内人士收益不稳。

这个极其“中国”的水生经济作物虽仍然极其“中国”,但总不能真入困境时,再谈珍惜。

我是一个农业人,但本篇文章突出了莲的历史和文化,要的就是引发农业人对作物文化的重视。

当下的中国人,需要不只是湖中景、盆中花、甘莲和脆藕,更需要的是吃它、用它、看它时的精神满足。

莲,千万年积累下的文化够讲,我只说了一隅。

望业内人,左手抓实用,右手握精神,与莲再续万千年情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