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平和大溪:书记笔记里的\"绿色方程式\"

闽南网3月31日讯(通讯员 卢国义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平和大溪镇,一本密密麻麻的“书记随访笔记”正书写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生动实践;以“笔记里的民生账本”为突破口,构建起“脚底板调研+笔头子攻坚”的治污新范式,让生态答卷浸润墨香,更浸润民心。

笔尖下的“问题图谱”:精准绘制生态短板

今年来,大溪镇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干部们在党政主要领导的引领下深入一线,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随访工作,用脚步丈量民生,用笔记记录民情。在排污口处,陈书记蹲身记录:“管网接缝处渗漏,淤泥堆积达3厘米”;在文化广场,他画下“雨水污水合流示意图”;在老屋墙角,一则“化粪池满溢周期”的村民反馈被重点标注;还有镇区有几户未纳入管网进行收集等。三个月间,随访笔记密密麻麻记载着一条条“生态体检报告”。

墨迹中的“解题公式”:创新构建治理闭环

针对“问题图谱”,大溪镇在笔记里构建起“发现-研判-销号”的全周期解决方案。对于破损管网,精准定位各处暗漏点,并进行更换;面对庄上村污水收集难题,笔记中详列“三阶提升法”:首月完成户厕改造,次月铺设支管网络,季度内建成收集处。更值得关注的是“资金筹措攻略”:通过笔记里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正在谋划对接上级资金,平和县大溪镇规模以下生猪粪污全量收集暨资源化规范利用试点项目,计划总投资756.51万元。

纸背上的“长效基因”:机制创新润泽民生

在随访笔记的扉页,陈书记写下“治污不是一阵风,要建长效润泽机制”的批注。如今,大溪镇已形成“三本账”工作法:问题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时限表”,群众满意度台账实施“红黄蓝”三色预警,项目绩效台账引入第三方评估。庄上村村民老叶感慨:“以前污水横流要躲着走,现在沿着生态步道散步,看着清水潺潺,心里舒坦!”店前村村民老陈感叹道:“现在的镇区主河道不仅明亮清澈,总体环境还美观,饭后跟家人来散步,真惬意!”这份从笔记里生长出的获得感,正是大溪探索“党建引领、全民参与”治理模式的生动注脚。

墨香外的“示范样本”:基层治理的生态启示

当“书记笔记”里的治污方程式转化为大地上的实景图,大溪镇交出这样一份答卷:2025年第一季度,已完成多个自然村散养户沼气池清理,并对镇区4.3公里收集管网进行全面检修,清理东溪流域 (廖安段)5座小型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和18座大三格化粪池,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更可贵的是,这种“一线调研-笔记攻坚-全民共建”的治理模式。正如陈书记在最新笔记中所写:“要让每滴污水都找到回家的路,让每个村庄都成为生态会客厅。”

从墨香浸润的调研手记,到清水长流的美丽乡村,大溪镇用行走的足迹、思考的墨迹,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生态答卷。这种“把论文写在田野上”的实践智慧,不仅擦亮了乡村振兴的生态底色,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鲜活的基层样本。

来源:闽南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