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盖煜)在位于乌鲁木齐市近郊的永丰镇永盛村,一排崭新的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掀开棚帘,绿油油的西红柿和莲花白秧苗整齐排列,村党支部委员蒋文新正带着村民弯腰查看莲花白的长势,他说:“这4000株莲花白是今年头茬,再有两个月就能上市了。”
去年8月,村里用专项资金建了5座大棚,目前4个大棚已经建成,村民与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计划自8月起开始栽种草莓。
“到8月还有三个多月,大棚不如先用起来,给村里增加点收入。”蒋文新说,村党支部一合计,决定用这个“闲置档期”在大棚里种上生长周期短的蔬菜。
4月18日,已建成的4座大棚里种下2000株西红柿、4000株莲花白,还搭配了茄子、辣椒等时令品种。
“从定苗到收成要70天左右,浇水施肥自己人就能干,不耽误秋后包给村民种草莓!”蒋文新说着挽起裤腿,给大棚里的蔬菜苗浇水、施肥。
“咱种的菜不用打药,用有机肥,好吃又好卖。”蒋文新说,4座大棚预计能增收4万多元,这笔钱将用于给全村60岁以上老人缴纳合作医疗。秋后,大棚将按计划交给承包种植户培育草莓苗,形成“村集体种菜保基本+农户种果奔小康”的接力模式。
50岁村民余宝山头回承包大棚。往年他守着几亩薄田养牛,听说村里要把秋后大棚低价承包给村民,他第一个报了名。
“跟着村干部学了半年技术,初步算了下,只要好好干,一棚挣万把块钱没问题!”余宝山说。
像余宝山这样的“转型户”,村里还有6家。村党支部专门成立技术小组,从定植密度到水肥管理手把手指导。
如今,永盛村的“时间账本”越算越精细。大棚里蓬勃生长的不仅是蔬菜瓜果,更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正如村头宣传栏上那行醒目的红字所言:“党组织的棚,种的是惠民菜,暖的是百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