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上游新闻
编者按:
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但随着新职业、新工种大量涌现,职业早已不止“七十二行”。
去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发布:云网智能运维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等19个新职业,以及直播招聘师等28个新工种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上游新闻品牌栏目《七十三行》继续“上新”,走进这些新职业从业者。今天来看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李柯成的故事。

职业: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
定义: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的策划,结合市场需求设计具有文化元素的产品,对文创产品进行营销运营的人员。
用手轻轻一拨,小小的灯珠旋即亮起,昏黄的灯光填满了不足巴掌大的空间,老旧的木质门窗、一锅沸腾的红色,还有墙上手写的“毛肚”“鸭肠”菜单都亮了起来……一瞬间,无数重庆孩子小时候就在自家楼下吃火锅的感觉又回来了。
蹦蹦跳跳的铁皮青蛙、当年爱不释手的竹蜻蜓……一个纸盒装下的既是满满年代感的玩具,更是无数70后、80后的童年记忆。
这些都是李柯成的作品。
过去10年间,这些充满巧思的文创产品唤醒了无数重庆人的记忆,也让李柯成从一家书店的创始人,摇身一变成长为了一位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文创这个概念很新、很时髦,但要想做好它,还真是需要‘一条龙’的系统化思考。”面对这个新职业、新头衔,李柯成很感慨。
“旧时光”打开“新天地”
李柯成的创业之路是从开书店、关注图书出版开始的,进入文创行业纯属偶然。
“一次我去出版社选书,看到了一套《故城》摄影集,里面用照片记录的老重庆勾起了我很多儿时回忆。”李柯成说,自己当即要求订书,却被告知这只是一套样书,定价逾千元。也正是因为考虑到成本和收益,一直没有正式出版。

李柯成和团队推出的各色文创
因为实在喜欢,李柯成想到了用众筹的方式预售,促使这部由本土知名摄影家戴前锋带来的巨著真正面世。很快,在作家吴景娅等众多重庆文化名人的“吆喝”下,众筹目标达成,《故城》顺利出版并在他创办的“时光里”艺术书吧首发。
让李柯成没有想到的是,连锁反应很快就来了——接连不断有读者跟他感慨,《故城》里一幅幅重庆旧时光的黑白老照片,勾起了自己尘封多年的记忆。
那不如让大家都把各自的故事讲出来,再出一本书?2017年4月,一本重庆城市记忆之书——《故城时光》正式面世。书中收录了124篇由重庆人自己写就的真实故事,年龄跨度从90后到百岁老人。书一出版,再度收获了一片赞誉。
接踵而至的“甜头”,给李柯成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文字里藏着的那些独特重庆记忆,成了他进入文创行业的“钥匙”。
把如数家珍的记忆变成文创
翻开《故城时光》,有作者回忆起了自己儿时数着颗数吃鱼皮花生的经历。李柯成和团队的伙伴们便复刻出了当年的鱼皮花生,连同杂糖、酸辣粉等做成了外地游客也能带回家的重庆“杂包儿”。

根据“老重庆”记忆复刻出的鱼皮花生、杂糖等小吃
上发条的铁皮青蛙、竹蜻蜓、陀螺、翻花等等老式玩具被70、80后作者写进了书里。李柯成和团队把它们一一还原了出来,变成了堪称无数人“回忆杀”的“一盒童年”。

李柯成和团队推出的冰箱贴“迷你火锅屋”
各色冰箱贴是当下旅游文创产品中不能不提的一大品类。李柯成别出心裁地将《故城时光》里作者回忆起小时候就在家楼下吃火锅的情景,变成了不到巴掌大的“迷你火锅屋”冰箱贴。本文一开篇描绘的就是它的亮灯时刻。
“有长年生活在外地的重庆人说,特别喜欢这个冰箱贴,它给自己带来了很疗愈的感觉。灯一打开,想起的就是小时候吃火锅的人和景。”李柯成说,那一刻自己觉得特别欣慰,做文创这条路没选错。
让重庆走出去需要更多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这个名字真的很贴切。”李柯成说,近些年来文创的热度一直很高,甚至有的小面馆都在提这个概念,但事实上要想做好,从策划到运营必须系统化思考。

勾起了很多“老重庆”珍贵记忆的玩具文创产品“一盒童年”
回想起自己的实践经历,李柯成说,最初自己就是一个设计者。“比如,看到不少读者都提到了《故城时光》里写的那些老小吃、旧玩具,我们就去做了……这个过程中自然也踩过坑。时间一长,我们就发现,还是要有长期的运营思维。”
在他看来,文创产品想要成功,市场反馈调查,清晰、准确的用户画像等都必不可少。“就像冰箱贴,我们的门店不光会收集具体的销售情况,还会对销售出去的产品从色调到主题等进行分析,用来指导后面的产品设计。”但与此同时,研发团队又会按既有的想法进行设计,决定生产时再参考市场调查的结果。

光栅卡让洪崖洞等重庆地标的“前世今生”呈现在了同一张卡片上
李柯成说,像前面提到的“迷你火锅屋”冰箱贴、“一盒童年”的核心都是独特的重庆记忆、生活方式。“这就是必须要遵循的主线。”

李柯成和团队推出的“旧书盲袋”
“有时候,文创可能又只是一个想法。给一些旧东西赋予新的价值,就变成了一件不错的文创产品。”李柯成说,比如他们将一些20世纪80年代的旧书重新装进印有“千翻儿”“少午”“吃福席”等重庆方言的纸袋,变成旧书盲袋,就又吸引了不少新的关注。
李柯成说,文创既是产品,同时更是宣传一座城市的窗口。“我觉得未来我们重庆的文创还是应该更多地走出去,去到更多的活动、展会上亮相,而不是等着游客来。”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更好地挖掘巴渝文化的内涵,用更加独到的思路来做好重庆文创的策划和运营。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摄影 张锦旗
原稿点击:七十三行丨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怀旧风里觅商机-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