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西辽河“听水”

【我在现场】

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 王潇

4月6日傍晚,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门达镇四合村党支部书记叶明——记者的朋友,突然打来一个电话,语调神秘:“你想抓一条新闻吗?那就到村里来。”

原来,他约记者到西辽河“听水”。

4月7日凌晨4点多,天空泛起鱼肚白,我们相约来到了村头。

叶明告诉记者:西辽河,虽不如黄河、长江那般名气大,但对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各族人民来说,她同母亲河一样重要。距今约5800年前,西辽河流域便有了文明起源。后来,随着降雨减少、人口增加和农业生产扩张,西辽河来水越来越少,1998年干流彻底断流。痛定思痛,自治区开始实施全流域生态保护,治理“过牧”现象,让青山“打个盹”,让草原“喘口气”。与此同时,从2020年起,水利部开展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在春夏季实施生态补水——每一次补水,水头都会向下游延伸得更远……

“快听,快听,这是水头的声音!”5点左右天色放亮,一阵哗哗的水声由远及近,叶明的声音激动得变了调。得到消息的村民也赶来了,在岸边跟着水头跑,高声欢呼:“通了!通了!”

断流27年的西辽河,终于实现了全线过流!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21日 0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