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统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州依托制造业,培育新兴产业,通过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创新要素集聚和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等方式,迈出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步伐。
新质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涌现为重要特征,进而构建起新型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体系的生产力。延吉市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重点,全力以赴推进经济发展。
走进延边长白山印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宽敞的工作空间内各种印刷设备以每小时16000张的速度吞吐纸张。这种最新型的印刷机是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取得的成果之一。据延边长白山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世美介绍:“原来,我们的设备只能打印1万4000多张,相对于原来的生产产品来讲,它提升了20-30%,质量会更好,去年上的这台机器,使得我们整个最后产值目标、销售收入目标、利润目标都得以更好地实现。”
延边长白山印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公司主营业务为卷烟烟标印刷。2023年,该公司通过股权改制,企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步入发展“快车道”。2024年,企业获得1项发明专利和3项软件著作权,第五次成功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获取证书。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从2024年开始,公司不再局限于省内市场,而是瞄准全国市场,开拓非烟草的包装业务。智能化改造、科技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动力,开始从制造转向智能制造,从单一到多元,从地区辐射全国。张世美说:“智能化配套流程的整个梳理,整套系统二维码管理系统从烟厂接到订单开始管到整个出库,效率提升了,品质也得到了保障。从今年开始,我们会择机再做一些别的非烟草的包装业务。”
现代企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只有实现产品迭代升级,企业才能取得更好发展。随着国内装备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延边龙川包装机械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同行业的佼佼者,历经十余年的积累,研发出国内第一台自动化钢管打包机。据延边龙川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东介绍:“这台是钢管打包机,钢管打包机过去在国内市场是没有自动打包机的,现在已经投入生产,是在今年春节期间调试完成的,已经投入到天津的一个钢厂。这台设备的开发完成,对我们国家提倡的内循环贡献是非常大的,填补了国内钢管行业打包机的空白。”
珲春三元彩钢有限公司作为我州建材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扩建了约65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经过对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设备的升级改造,在技术、产品、生产工艺上均实现突破,产能由原来的30万平方米增加到了50万平方米。珲春三元彩钢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闫海成说:“我们公司的核心产品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结合了传统工艺,是一种融合保温装饰、防火防水、节能环保为一体的新型建材。公司经过七次升级改造,目前已累计投资约1.7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我州加大对产业基础材料制造和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加快建设新型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紫金矿业、天池矿业、翰丰矿业等企业实施精深加工,推行清洁生产,延伸产业链,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亚联机械、方正农机等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制造能力不断增强。依托敦化“中国实木制品名城”和珲春木制品加工集聚区,新元、吉泰、兴业等木制品加工企业实施环保设施和技术升级改造,品牌质量不断提升。雅戈尔、帕西菲克、森马、欧展等企业加强联合研发和分工协作,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区域品牌和自主品牌初步形成。加大技术升级改造和数字信息化建设,汪清桃源小木耳、安图伊利矿泉水等企业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2024年,全州有8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企业被认定为吉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全州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33家、州级20家。全州规上高新技术企业45户。州发改委副主任张立春说:“全力以赴抓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重点产业全链条、矩阵式、集群化发展,努力构建具有延边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打造‘十大产业集群’,培育‘五新产业’,抢抓一切有利时机,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储能、生物医药医美康养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势。”(记者:李香花 李政贤 金文哲 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