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吉林省磐石市人民法院:“未兑现”的抚养费 法官让“爱”重新到账

“谢谢法官,现在孩子母亲每个月都按时支付抚养费,母子关系也缓和了不少……”邹某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近日,磐石市人民法院顺利调解一起抚养费纠纷,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了坚实“保护伞”。

2012年10月31日,邹某与张某登记离婚,离婚协议明确约定:儿子邹某某归父亲邹某抚养,母亲张某每月支付抚养费300元直至邹某某独立生活。然而,这份约定却成了邹某独自背负的责任,离婚后张某并未按约定足额支付抚养费。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各项开销增多,邹某越发感到力不从心,原有的抚养费已远远无法满足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需求。在与张某多次沟通无果后,邹某无奈之下向磐石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张某给付拖欠的抚养费45600元,同时变更抚养费标准为每月500元。

“法官,我不是要揪着过去不放,可孩子要吃饭、要上学,我一个人实在扛不动了。”调解室里,邹某的声音透着深深的疲惫,手里的单据被捏得发皱,“现在300元连孩子一个月的特长班费用都不够,让他母亲把欠的补上,以后多给点,这要求不过分吧?”

承办法官受理案件后,通过分析研判认为,这起案件看似是抚养费纠纷,实则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亲情关系的延续,若简单一判了之,可能会在孩子心里埋下隔阂的种子。因此,需要用“法”的刚性划清责任,用“情”的温度化解对立。

承办法官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角度出发,以“亲情纽带”为切入点,采用“背对背”调解方式,先分别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一方面,法官联系到张某,耐心倾听她的烦恼。“法官,我不是不想管孩子,可我这边要还房贷,还有老人要赡养,每个月工资除去这些,真的所剩无几……”张某满脸无奈地说道。法官语气平和却不失法律的尊严:“我理解您的压力,但抚养未成年子女是法定义务。孩子现在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合理的开销咱们必须承担起来。”

安抚好张某的情绪,法官又找到邹某:“我知道您这些年抚养孩子不容易,但张某目前确实有经济压力,若是把数额定得太高,她难以履行,最终还是会影响到孩子。不如让她先尽力补齐拖欠的抚养费,后续按实际情况履行,毕竟都是为了孩子好。”邹某听后叹了口气,眼神渐渐柔和下来:“只要她真心为孩子着想,能补上一部分,后续按时给,我也能接受。”

随后,法官以法律为根据、以亲情为纽带,组织双方展开“面对面”沟通。他将梳理好的“亲情账”逐一出示,结合双方当前经济状况提出多个调解方案供选择,引导双方“向前看”:“与其在诉讼中消耗亲情,不如互相体谅、各退一步,也给孩子一个安宁的成长环境。”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逐渐缓和。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张某承诺一次性补缴拖欠的全部抚养费,并每月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支付一定金额的抚养费,直至邹某某独立生活。至此,这起因抚养费纠纷引发的“亲情”矛盾得以温柔落幕。

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是磐石法院护“未”成长的一个缩影,彰显了在处理家事纠纷时,用法治明晰责任、用温情守护未来的担当。未来,磐石法院将继续聚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让每一份判决都带着温度,让每一次调解都筑牢成长防线,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来源:吉林省磐石市人民法院

编辑:马天海

吉林省新闻热线请联系马主任:15643417777(微信同号)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98195532

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晓荷15524682485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13478671922(微信同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