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孙珩力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自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启动以来,这句号召点燃了无数青年的赤子之心。二十年间,一批批青年跨越山河,在陇原大地上用热血书写青春答卷。
晨光熹微,黄土塬上的薄雾还未散尽,身着白大褂的白艳已背起药箱,踏着蜿蜒山道走向村民家中。这是她在甘肃庆阳环县曲子中心卫生院的第七个年头,三千多个日夜的坚守,让这个宁夏姑娘的乡音里已带着陇东腔调。

办公桌玻璃板下,一张2018年宁夏至庆阳的火车票静静诉说着初心。当年从宁夏医科大学毕业时,面对大城市的橄榄枝,22岁的白艳将希波克拉底誓言誊写在志愿书扉页:“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实习时见到甘肃转诊的重症患者,他们眼里求医的艰难像刺扎在我心里。”泛黄的日记本里,字迹仍清晰可辨。
从护理专业毕业生到合道镇卫生院,蜕变之路布满荆棘。初到何坪村卫生室时,质疑声此起彼伏:“城里来的女娃娃能吃苦?”“扎针找得准血管吗?”白艳的应对朴实而铿锵——晨起踏霜登记慢性病患者,暮归秉烛研读《基层诊疗手册》。28天走遍全村173户,700余份健康档案墨迹未干时,这个姑娘已经熟知每个患病村民的姓名。

药箱里三本磨毛边的巡诊日记,见证着岁月流转。脑梗患者张某家炕头的诊疗记录持续更新36次:从肌力检测到康复训练,从褥疮护理到心理疏导。当患者三年后拄拐送来自家种的苹果时,白艳在当天的朋友圈里写道:“这就是医者最甜的勋章。”
七年耕耘,15个行政村的健康版图悄然改变:健康讲座从门可罗雀到座无虚席,村民体检参与率从37%跃至91%,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93.6%。卫生院的老院长望着义诊归来的白艳感叹:“这丫头就像咱黄土塬上的柠条,看着柔嫩,根扎得比谁都深。”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默默守护。当被问及选择,白艳指着卫生室墙面的中国地图:“你看甘肃的形状多像一柄玉如意,能在这里为'如意'描摹健康底色,便是青春最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