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2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5月中国汽车出口55.1万辆,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14.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21.2万辆,同比增长1.2倍。从出口目的地来看,较去年同期增量提升的前五个国家分别是,阿联酋、墨西哥、澳大利亚、菲律宾、哈萨克斯坦,中东市场成为汽车出口增量的核心市场。
点评
尽管中国车企在出海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以及技术标准与合规体系差异等挑战,海外本土化布局是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通过技术授权、合资建厂等方式,进行适应当地化的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积极参与国际和当地的相关标准制定和技术交流活动,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接轨,提升在全球汽车产业的话语权。
02.雷军直播回应小米YU7争议
7月2日,雷军在直播中系统性回应了小米YU7上市后引发的各种争议和市场反馈。雷军公布了锁单数据,证明需求真实,驳斥“内部订单转移”质疑;并披露了YU7的用户画像,批评部分车企用“定金报销”截胡订单,但反常规推荐竞品(小鹏G7/Model Y等),呼吁聚焦产品力竞争,同步宣布7月6日限时改配政策,缓解交付排队压力。
点评
雷军以用户画像佐证市场破圈能力,削弱“粉丝经济”标签,谴责“截胡”行为却推荐竞品,将商业矛盾升维至行业价值观层面,既维护品牌形象,又暗示小米已具备定义市场规则的话语权。尽管雷军的回应高效,但交付周期(标准版53-56周)引发的用户焦虑未被根本化解,在巨量的订单和关注下,YU7的品控、产品价值和用户体验都将持续受到考验。
03.蔚来第三工厂将投产
7月6日,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在合肥新桥园区的企业家参访活动中宣布,蔚来第三工厂(F3工厂)将于今年9月正式投产。李斌强调,新工厂将显著提升公司生产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为蔚来与子品牌乐道的需求增长提供核心支撑。
点评
蔚来在2025年上半年的交付数据表现强劲。6月交付24925辆汽车,同比增长17.5%;第二季度交付72056辆汽车,同比增长25.6%。截至2025年6月30日,蔚来累计交付量达到785714辆。随着第三工厂的投产,蔚来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04.日产计划2026年起从中国出口电动车
据日经新闻报道,日产汽车计划从2026年起,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出口至东南亚、中东和中南美等市场。这一举措是日产在全球生产布局重整的一部分,旨在通过价格和性能兼具的中国制造电动车拓展海外市场,以加快经营重振。首批出口车型包括东风日产推出的电动轿车N7。日产中国子公司还将与东风汽车集团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负责通关等实际业务,其中日产将出资六成。
点评
出口业务对日产具有多重战略价值。一方面,可以直接盘活闲置产能。根据之前日产发布相关信息,东风日产计划从2025年启动出口业务,第一步目标设定为年出口10万辆,其中包含四款日产品牌新能源车型。另一方面,合资公司可以发挥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成本优势。鉴于中国在新能源技术和成本方面的优势,日产在国内生产车型可以帮助补充并丰富日产全球产品线。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