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飞鸿论局 | “骑”妙南庄:城市的激昂共鸣田园的悠远

暮春的岭南,清风裹着湿润的绿意。4月20日,禅城区南庄镇罗格围,一场以车轮为笔的诗意叙事在此铺展:“围,你好——2025环两江先行区·中国南庄首届骑行文化嘉年华”隆重启幕。

骑一辆单车,挎一个背包,自由穿梭在江风习习的环岛碧道,品读途中的风土人情,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好不惬意!

这不仅是一场骑行,更是一曲城市与田园的交响。

佛山“百千万工程”环两江示范区的蓝图里,南庄注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佛山中心城区里的水乡明珠,这里既非远郊的田园孤岛,也非被城市吞噬的卫星镇。这个面积76平方公里、占据禅城区半壁江山的建制镇,像一幅被精心裁剪的拼图:一侧承接中心城区的繁华脉动,一侧保留原生态乡村的完整肌理。独特的区位禀赋,使之成为城市化浪潮中珍贵的“缓冲带”——既能承接都市的辐射活力,又能为田园牧歌留出呼吸空间。放眼佛山乃至整个大湾区,这般特质都是一个稀缺性存在。

南庄罗格围建于北宋真宗年间,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她三面环水,沿堤岸形成的30公里环岛碧道,成为不少骑行爱好者的秘境天堂。此次骑行活动,以洲尾围公园为起点,逆时针环绕三角形的生态碧道,30公里线路犹如珍珠项链,串起绿岛湖湿地公园的潋滟波光、霍氏大宗祠的岁月留痕、洛神艺术村的创意碰撞、龙湾大桥底的工业遗韵......现代乡村文明与岭南水乡风情在车轮转动中次第展开,就像一幅古今交融的立体画卷。

看似简单的骑行文化嘉年华,背后其实有着深厚的意涵。

这场嘉年华的深意,除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塑造南庄绿色、健康、活力的形象,更在于以骑行运动为媒,全面激活文旅消费活力,并解码南庄城乡共生的文化基因。当都市人放慢节奏,在村口嗦一碗热气腾腾的竹升面,往陌生骑友的车筐投一个球,利用废弃轮胎、车链DIY成艺术品……一场新型的城乡对话已然萌生。在全省“百千万工程”推进浪潮中,南庄摒弃大拆大建的粗放模式,以“微改造”唤醒历史记忆,用“轻介入”重构空间关系,展现出难能可贵的清醒认知。

在这里,罗格围千年堤岸的青苔未遭铲平,反而成为骑行路线的时光印记;柏塱古渡炮楼的断断壁残垣静守原貌,却在骑行者的凝视中重获新生;闲置的防汛楼将轻批新装,化身供骑行者小憩的驿站空间;绿岛湖公园的蚕房,将变身为骑行俱乐部之家……这种“新旧共生”的智慧,恰恰传递了佛山“环两江”示范区建设的价值取向——城市的进阶,无需以田园的退场为代价;现代与传统,完全可以在碰撞中相得益彰。

空间从来不是空洞的容器,总是沉淀着某种特殊意涵。罗格围30公里滨水碧道,不仅是物理通道,更是文旅融合的血脉。在佛山“环两江”示范区和“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建设机遇下,南庄镇正聚焦“百千万工程”中心镇建设,以环罗格围先行区为重点,构建“一带一路四核”发展格局。其中作为关键纽带的骑行环线的“一路”,将打造国内领先的运动科技生态园,覆盖骑行、跑步、桨板、网球等多元场景,成为一站式运动消费体验的示范园区,催生“文旅+”的乘法效应。

当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5%,乡村是否注定沦为城市的背景板?南庄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这里的乡村振兴,不是对城市文明的粗劣模仿,而是立足乡土的创造性转化。当许多城郊乡镇在“城市化”与“田园化”的撕扯中迷失,南庄却将“过渡带”的劣势淬炼成“共生带”的优势。这不仅是禅城“强中心”战略的生动注脚,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镇域实践的鲜活样本。

这场骑行嘉年华,就像“百千万工程”宏大叙事中的一滴水珠,既照见佛山建设“环两江”示范区的雄心,也照见南庄镇探索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融合的智慧。真正的现代化,从来不是单声部的独奏,而是让城市的激昂与田园的悠远,在同一个节拍里交响、共鸣。

魅力水乡,中国南庄。这个春天,不妨骑上心爱的单车,去罗格围感受江风拂面,到紫南水道欣赏云舟入画,在南庄的城央诗意里,在逐水而行的“骑”妙之旅里,遇见湾区的另一种可能。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评论员叶小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