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王晓姝 菏泽报道
今天,一个特别能代表中国之精神的日子——五四青年节。大众网菏泽联合菏泽团市委发布《何为菏泽青年?》
如果你问:青年是什么?首先,请看菏泽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
18岁的张艺瑄凭借0.01视力叩开清华数学殿堂;32岁的胡青春博士以电商赋能汉服;33岁的杨文璐在巴黎奥运击碎偏见斩获银牌;34岁的宋令东作为中国首位90后宇航员驾神舟问天……
菏泽青年,正以热血为刃劈开时空褶皱,让千年风骨在量子潮汐中永生。
数字 1:2003年 —— 农家少年逐梦苍穹
2025年4月30日下午,神舟十九号菏泽籍航天员宋令东安全顺利出舱,我国首位“90后”男航天员完成首飞之旅。
2003年,13岁的宋令东跟同学们一起在电视机前观看了神舟五号的发射。火箭刺破云霄,奔向宇宙的画面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里。也就是在那时,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飞天的种子。在成武一中学习期间,班主任刘原伟向宋令东推荐了“招飞”这条路,宋令东选择了离太空更近的机会,成为了一名飞行员。
2008年9月,初入航校的宋令东,训练中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为了克服晕眩,宋令东甚至让同学把自己绑在旋梯上,不到迫不得已坚决不停。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在单飞之际,宋令东以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起落之星”。
“最好的男子汉去飞行”,这句航校教员写在黑板上的话,成为宋令东立志成为“最好男子汉”的起点。他不断磨砺飞行技术,成为空军航空兵某旅首位“90后”三代机飞行员,完成了从乡村少年到蓝天卫士的华丽转身。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20年9月,宋令东凭借出色的飞行技能和综合素质,成功入选中国第三批航天员。
从黄土地到航天领域,宋令东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成为了真正从黄土地里飞出的航天追梦人。
数字 2:2007年 —— 牡丹产业破局者
赵文双出生于牡丹世家,从小就受牡丹文化的熏陶。2007年,走出大学校门,赵文双就来到曹州牡丹园工作。
21世纪初,菏泽市牡丹以传统种植为主,生产效益不高,优化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赵文双决定冲破传统农业的束缚,积极学习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理念,开始了观赏牡丹的种植。赵文双起早贪黑,在土地里默默耕耘,在牡丹种植过程中,赵文双敢想敢干,勇于创新,他率先利用综合栽培技术成功实现牡丹周年开花,弥补了牡丹花期较短、不能满足人们四季观赏的缺陷,并实现了牡丹和芍药种苗的标准化生产推广。
他积极改革牡丹种植模式,在国内率先推广牡丹种苗种植地钻、田间管理耕锄机等田间管理技术,大幅度提高种植面积,同时提高了种植效率,也减轻了生产时因季节性用工剧增导致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经过不懈努力,他的产品逐渐得到市场认可,不仅帮助花农解决了滞销问题,还带动了当地牡丹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创新之刃劈开了产业寒冬。
数字 3:2018年—— 博士返乡创汉服品牌,赋能乡村振兴
2018年,胡青春这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学者,做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决定——放弃城市的繁华与优渥,返回家乡创业。他发现,家乡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尤其是汉服文化,与菏泽的历史文化底蕴高度契合,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创立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他深知,汉服不仅是华夏衣冠的璀璨瑰宝,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他以匠心独运的设计理念,融合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打造出既具古典韵味又不失时尚感的汉服系列。更重要的是,胡青春将品牌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通过设立乡村工作坊、培训当地绣娘、开发文旅项目等方式,为乡亲们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他还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体验店,将自己的汉服品牌推向全国市场。如今,他的汉服品牌不仅成为了菏泽的文化名片,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真正以衣载道,织就了乡村振兴新画卷。
数字 4:2018年 —— 从田野里走来的足球冠军
17岁的贾伟伟从田野走来,带着泥土的芬芳,从小开始踢球,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严苛的自律,洒下一路汗水踢进山东队,在国赛中夺冠。
贾伟伟四年级在聊城市寄宿制小学开始接触足球,他开始是热爱足球。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菏泽曹州武校,从此踏上了专业的足球训练之路。在训练中,他比别人更加刻苦,无数次摔倒又爬起,身上总是带着伤痕。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出色的天赋,他在各级比赛中脱颖而出。
早在2018年,在一场重要的足球赛事中,贾伟伟带领球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了冠军。
从泥泞田埂到冠军奖台,贾伟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足球奇迹。
数字 5:2024年 ——“大白” 男孩清华梦圆
2024年,张艺瑄以高考688分的成绩,通过强基计划考入清华大学致理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张艺瑄来自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患有先天性白化病,皮肤对阳光十分敏感、容易晒伤,视力也被严重损伤,仅有0.01。上课学习时,他需要使用望远镜才能看到老师的板书内容,读书时需要佩戴放大镜才能看清书本上的字。用了放大镜,看起来没那么累了,但还需要趴到离书本很近的位置,多年来一直如此。
但这丝毫不妨碍张艺瑄和其他孩子一样探索世界。他性格阳光开朗,被称为“会发光的大男孩”。
愿你保持热爱,用坚毅与自信,奔赴下一场山海。少年,加油!
数字 6:2024年 —— 巴黎奥运会拳击夺金
2024年,菏泽姑娘杨文璐在巴黎奥运会女子拳击60公斤级决赛中不敌对手,收获一枚宝贵的银牌,这也是中国拳击队在本届奥运会收获的首枚奖牌。
杨文璐1991年出生在山东省巨野县一个普通的家庭,因自小体格壮硕,在巨野实验中学读完初一后,2008年被父母送往郓城宋江武校进行拳击训练。经过两年的拳击训练后,于2009年底由母校输送至上海体育学院,后加入国家拳击队。在2016年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64公斤级比赛中获得冠军,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杨文璐成功夺得女子拳击60公斤级金牌,并获得了参加巴黎奥运会的资格。此次在巴黎奥运会上的摘银,更是对她多年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杨文璐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身体素质和坚韧不拔的性格。在接触拳击运动后,她便深深爱上了这项充满力量与激情的运动。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拳击手,她每天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凛冽寒冬,训练场上总能看到她挥汗如雨的身影。
数字 7: 2015年 ——医脉承戏魂 跨界传承之路
在菏泽这片被戏曲文化浸润的土地上,宋德靖以青春为笔,书写着对传统艺术的深情守望。出身医学世家的他,从5岁开始学唱戏,一唱就是20多年,可以说,戏曲是他全部的青春。
为了这份热爱,2015年,宋德靖报考了中国戏曲学院进修班,在这一年间,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听讲座、看演出,各种戏曲都接触到了,这也为他今后传承小剧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目前,宋德靖已经多次登上央视舞台。其中,在央视《黄金100秒》的舞台,他不仅100秒挑战成功,更是得到了164票的观众支持,以全场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再次登上《黄金100秒》的通行证—黄金勋章。
宋德靖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荣获了 “山东省乡村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未来,他将继续在戏曲道路上坚持走下去,为自己热爱的戏曲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这些跨越时空的青春故事,共同勾勒出中国青年的精神图谱:他们既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又有仰望星空的理想情怀;既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又共同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正如五四先驱所言:“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这些菏泽青年正以奋斗之姿,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