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已深度渗透政务服务和媒体传播的全链条,于从业者而言,唯有躬身入局、主动学习,才能在人工智能新浪潮中抢占先机。4月17日-18日,由南方报业AIGC创作培训基地主办的AI应用素养高级研修班在东莞完成授课,来自高校、产业界的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专家,与来自南方都市报社的资深媒体导师团一道,为研修学员讲解一线案例,深度解析AIGC与融媒体传播、政务工作等融合的创新之道。

南方报业AIGC创作培训基地主办AI应用素养高级研修班。
4月17日上午,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委员、副主编刘岸然出席AI应用素养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并致辞。刘岸然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政务服务和媒体生态,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引擎。作为媒体从业者,不仅要紧跟趋势,更要主动拥抱变革——让 AI成为自己的“大脑外挂”和“超级助理”。
在人工智能领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始终走在技术前沿并积极布局。南方报业 AIGC创作培训基地正是践行“技术赋能创新”的重要举措。基地以“研学结合、以赛促学”为特色,通过系统化课程、实战创作及竞赛活动,结合自研的智能平台与应用手册,全面提升青年人才在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领域的核心能力。基地还携手腾讯混元AI、广东高校新媒体联盟等顶尖伙伴,共同启动“大湾区AIGC赋能计划”,为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注入新动能。
本次AI应用素养高级研修班是南方报业 AIGC创作培训基地落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岸然表示,参与本次研修班学习,既是一项紧迫任务,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无论是应对海量数据处理、提升内容生产效率,还是保障信息安全、探索营销创新,都需要从业者们掌握AI工具的核心逻辑与应用方法,避免“本领恐慌”,以实干精神将 AI 技术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硬核武器”。
全面筑基:
揭秘大模型能力边界,做聪明的AI“玩家”

广州大学副校长、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进。
本次研修班首节课程由广州大学副校长、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进带来,课程主题为“大模型探秘:技术与产品探索之旅”。李进从推荐《大规模语言模型》等三本人工智能学习资源开始,逐层介绍传统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局限、通用人工智能在不同等级的能力特征及典型应用场景、大语言模型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等内容。
李进表示,基于“大知识”训练而出的大模型,就像一个“内向的智者”,而调用它智慧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与大模型交互,与大模型交流的用语也就是提示词。课上,李进介绍了多种提示词结构,例如基于角色(Role)、任务(Task)目标(Goal)、操作要求(Objective)的RTGO结构等,让学员快速了解何为AIGC应用中最关键的提示词工程。
介绍大模型强大之处的同时,李进也表示,当前大语言模型还存在缺乏工具调用、规划能力不足、合作效率低等局限性。“可以类比人类智能的发展路径,人类也是从脑容量小到脑容量大,再到能使用工具,再到能分工协作。”李进猜想,人工智能或许也会和人类智能走上相同的发展路径,向能够自己使用不同工具、统筹分工协作方向不断进化。
作为前沿技术研究者,李进也展示了近两年多他和研究团队应用大模型开发的重磅成果——通过自研科技成果“任务拆解”大模型技术和挖掘全国产学研数据形成扎实的数据底座,打造出让技术经理人群体觉得好用,能够精准匹配科技成果、科研团队和科技企业的广大“产研链”系统。
据介绍,该系统已在广州市科技局、工信局、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大学、南网数字集团等多家单位落地部署,系统服务广州市科技企业10余万家,首次推动广州市技术经理人与大学的深度融合服务模式。展示出大模型技术在向行业大模型深度开发后,为成果转化这个长期以来多方关注的关键难题带来变革性新动能。

智媒云图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邓立邦。
智媒云图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邓立邦则重点介绍在AI时代,如何筑牢生产与信息安全堡垒,在了解AI能力边界的背景下,做聪明的AI“玩家”。
邓立邦介绍,当前AI应用数据隐私问题仍然突出,例如在一个实际案例中,一位公司的工作人员把还未公开的公司文件输入给AI助理,在满足该用户的需求后,AI助理将其作为记忆的片段输出给了另一个用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信息泄露问题。
此外,AI应用还存在容易被忽悠、容易成为造谣造假等帮凶、容易被“数据投毒”等问题,总体来看,AI模型的安全风险来自于AI模型技术本身的缺陷,在了解此背景的基础上,要学会做好安全“防火墙”,来妥善使用AI工具。
邓立邦介绍,首先需要守好个人数据的“锁”,遇到AI工具特别长的使用隐私条款,可以复制给其它AI工具,让它告诉你有哪些坑。跟AI聊天的时候不要露出真名、地址、公司名、账号密码等,如果一定要使用,应记得把关键敏感信息替换掉。
要练就辨别真伪的“眼”,AIGC作为信息生成器,另一个侧面也成为许多谣言的复读机、假新闻的制造厂。在眼见不一定为实的时代,遇到越离奇的信息越要按下暂停键,对信息进行事实核查。
要识破AI骗局的“计”,邓立邦给学员们推荐了一系列简单易用的安全工具,对伪造链接、伪造图片等可进行方便的核查。邓立邦还指出,要经常要求AI提供信息来源,在使用AI工具时可以要求它提供知识库的时间,晚于知识库时间的生成内容基本都是AI编造的内容。使用这些小技巧,可以规避AI应用中的大多安全风险。
一线实操:
从文生图到AI视频,赋能政务营销全链条

南方都市报社融媒编辑部编辑董晓妍介绍文生图实践。
2023年11月南方都市报生成了史上第一个AI头版,目前已经生成超过600个头版,是全国首个大规模使用AI生成的纸媒。进入实操课程,南方都市报社融媒编辑部编辑董晓妍从国内多个不同AI文生图工具各自的优缺点、适合场景讲起,为学员们详细拆解了达到“头版封面”可用级别的AI版面图片是如何生成的。
董晓妍表示,使用AI工具生成图片不存在工具层面的“最佳选择”,且工具迭代更新很快。因此,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是“人物我有”的AI对话能力,要学会和AI科学对话。在课程中,董晓妍结合一个个实操案例,向学员们展示了生成图片背后的完整提示词链条,并分享了多个设计提示词的方法和思路。
董晓妍介绍,从理解模型的工作原理和人机交互的特点分析出发,提示词具有三条规则:具象,实在;简短,有力;创意,混搭。课上还分享了来自一线实践总结的动态提示词公式、如何进行否定词库建设等内容,干货满满。

南方都市报社智视视频营销部AI视觉设计师周潜带来AI技术视频生成应用。
南方都市报社智视视频营销部AI视觉设计师周潜带来了AI技术在生成视频方面的酷炫应用。针对南方都市报AIGC培训基地启动视频、知名影视导演作品、知名科技企业logo广告等具体AI视频案例,进行了优秀镜头解析与整体流程解析。带领学员们了解一个精彩的AI视频是如何“从无到有”,在相应工具中进一步细化,一步步呈现出最终效果。
周潜介绍,AI视频制作的整体流程是首先需要形成一个脚本分镜,这一阶段可以使用Deep Seek等AI工具进行辅助生成,也需要人为优化。在有了脚本分镜后,可使用AI工具先进行图片生成,最后再进行视频生成。
周潜表示,AI视频生成入门的门槛不高,但要做精、出彩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和不断尝试生成带来的AI工具使用成本。与之相应,高质量的AI视频往往也能产生优秀的传播价值。他还提到,当前视频类AI工具的迭代速度很快,要多关注相关工具的能力更新。

南方都市报社新媒体事业中心传播策划李豪讲解DeepSeek应用技巧。
今年开年以来,DeepSeek-R1以其强大的推理能力火遍全国。南方都市报社新媒体事业中心传播策划李豪介绍了国内AI应用的全景图,并着重讲解DeepSeek在工作场景和生活场景中能发挥的突出优势。
在工作场景,李豪分享了DeepSeek的各类“花样玩法”。例如利用DeepSeek强大的推理能力和排错机制,相比非推理类AI工具找文稿错别字的功能就变得非常好用;将爆火视频口播提取后让DeepSeek模仿口吻来优化自己的视频内容,能获得不错的传播效果;还可以利用DeepSeek生成专业的流程图、用户序列图、思维导图等各类图表;结合相关工具生成汇报PPT等。
李豪同时基于视频内容创作的黄金结构,介绍了如何活用各类AI工具进行AI辅助找选题、设计短视频标题封面、设置视频“吸睛点”等内容创作技巧。李豪表示,在AI助力下,视频账号运营要重点解决同质化新闻多、受众面窄、用户依赖低等常见问题,活用AI做出差异化、多元化、延展性。

南都娱乐传媒副总经理刘晓雨介绍AI政务营销应用。
据测算,到2030年,中国AIGC产业市场规模将超万亿,营销已经进入AI+全域营销的全新时代。南都娱乐传媒副总经理刘晓雨表示,目前,基于AI的营销产业链发展已趋于成熟,除内容和创意场景外,在策略和洞察、智能投放、智能经营场景等都已有很多种可用方案。
对政务营销而言,刘晓雨表示,AI应用正在破解G端全营销痛点,满足个性化、有创意、高效率、低成本、多触点+多平台投放等需求。她介绍了AI政务营销的十余个场景,如在受众画像场景,AI可以分析政务新媒体后台数据,识别目标群体特征;在洞察产出场景,可以通过大模型快速智慧分析,生成专家级分析结果;在创作场景,可以帮助进行公文文案仿写、扩写、续写等。
对于以政务宣传从业者为主的学员群体来说,如何高效处理政务文件,实现AI+政务宣传赋能可谓十分实用。刘晓雨对此进行了专门介绍,在分享“万能指令公式”的基础上,倾囊相授在各种具体场景适用的高级指令。如在会议纪要整理、周报生成、正式邮件等场景如何实现更有效的效果;对于政务新媒体场景如何在提高推文传播效果的同时,使生成内容更符合政务传播风格;如何对通知类公文、报告类公文、请示类公文、调研报告等需求给AI下具体指令,使生成文件重点突出、有理有据等。
刘晓雨也在课程中提醒,使用AI生成政务内容,务必要符合单位涉密原则等相关规定,并且要对生成内容进行二次核实,避免AI根据代入角色自行生成不准确、不真实存在的事件内容、数据等。
导师团深度对接实践学习,培训课程收获满满
4月18日下午,经过2天课程的集中学习,学员们迎来本次课程的结业作业:“AI赋能政务创新”全媒体实战方案。旨在推动学员掌握AI工具在政务场景的实际应用能力,完成一个可落地的政务AI解决方案,建立政务+AI的创新思维模式,形成持续学习交流的实践社群。

学员进行分组讨论作业。
作业形式包括主题分组讨论和个人制作方案文档生成等,学员可根据自身专长和单位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作业方向。

南方都市报资深媒体导师团指导学员进行AIGC实践操作。
在讨论作业过程中,南方都市报资深媒体导师团的各位导师来到各个学员小组,为学员们的各种创新想法和课程中积累的问题答疑解惑,手把手指导AIGC实践操作。

学员在课程群里上传AI生成图片、视频、方案作业。
通过课程和作业实践,学员们完成了总计14个学时的研修课程,获得南方报业AIGC创作培训基地AI应用素养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

AIGC创作培训基地AI应用素养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
“这次培训课程收获丰富,对我们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来自广东联合电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谢光耀学员表示,在日常工作中,目前主要面临大量文字材料的处理、归纳、汇总等需求,最近也尝试在宣传工作中设计图文、视频等。
他表示,此前对AI生成图片、视频等的了解还比较模糊,经过这两天的培训,对于整个知识体系有了清晰的了解,对日后想要拓展的宣传工作方向有了更深的认知,“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去探索开拓一些新领域、新方向、新手段的应用。”
来自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融媒体中心的刘皓学员表示,在这两天的课程中,对于人机交互的使用方式,如何进行文生图、文生视频,怎样达到自己更想要的生成结果等内容印象深刻。“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学习的内容)。”刘皓说,对基层融媒体中心来说,AI应用确实可以解决经费不足、人员不足等方面的痛点,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遇。“接下来我们也会持续关注培训基地的系列课程,希望有机会让我们单位新媒体、新闻部等更多的小伙伴都过来学习。”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视频、摄影:周安琪 实习生 冼灵锋 吴静仪 刘振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