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1周年,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为进一步做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本报今日刊发我省8个地市、部门、高校党委负责同志理论文章。
东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付强
粮食安全,是国计民生的基石,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中指出,黑龙江要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建好建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让中国饭碗装满更多中国粮。
东北农业大学作为我省唯一一所省属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围绕国家所需、龙江所要、学校所能和未来所向,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从构建高质量人才队伍、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深化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助推东北地区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高质量人才培养,强化“粮食安全”人才支撑
高质量人才队伍是确保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产能持续提升的根本。学校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培养和人才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一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招人引才工作理念,优化学校、学院、学科(专业)三级联动引才机制,出台实施了“东农学者”“青年领军人才”等一系列人才支持政策,创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励机制,初步实现层层递进、金字塔式的人才培育体系,人才梯队建设呈现良好态势。二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校深入实施一流本科建设、教学能力提升、人才培养创新“三大工程”,开展基础学科拔尖基地建设,实施涉农专业本硕博培养,持续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建立“现代化大农业教育科技人才实践基地”,不断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三是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学校利用与县区的联动机制定向提出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开展社会实践、党支部联建,先后建立了27个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小院”,让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近年来,学校持续强化毕业生留省就业,平均留省就业率稳居我省本科高校前列,为巩固龙江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高水准科学研究,打造“粮食安全”关键引擎
建设农业强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利器在科技,关键也在科技。学校牢牢把握教育战略属性,聚焦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主战场,以科技赋能,筑牢粮食安全基石。一是建设一流科研平台。围绕保障粮食安全、种业安全,依托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推进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研发的“谷维菌素”获新农药产品登记,成为我国高校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化学农药原药,也是“自二十世纪70年代初发现芸苔素以来,近50年发现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新型天然产物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学校正在加紧筹建大豆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切实提升粮食安全的保障力。二是强化黑土地保护利用。学校牵头建立了东北农业大学黑土保护与修复长期定位实验观测站,围绕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寒地黑土生境健康等方面开展全面研究,取得了多项具有北方寒地大农业特色的成果,为黑土区农业生产及地力保育提供科技支撑。三是做强做优种业“芯片”。“十四五”以来,学校先后育成“东农69”“东农288”“东富110”等大豆、玉米、水稻品种百余个,“东农豆252”等系列新品种,近五年累计推广面积近3000万亩,占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的1/10,创经济效益20多亿元,不断擦亮“东农号”品种招牌,为巩固龙江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高质效社会服务,促进“粮食安全”全链条协同联动
高质量社会服务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学校积极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以高质效成果转化全方面保障粮食安全。一是优化服务龙江建设新机制。探索全新的“基地+中心+产业联盟”推广模式,持续构建“2+N”服务平台载体,目前已在省内10个县同步推进,形成了广受好评的“东农方案”。二是创建社会服务新模式。锚定服务县域经济发展,集成东农党建引领、人才支撑、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等方面教育科技人才资源,打造高校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发展的“东农模式”。共建十年的甘南县国民经济产值连续两年突破百亿大关,获评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和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三是探索成果产业化新路径。学校将科技成果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存量专利对接、科技成果年度清单、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科技成果前置服务等方式,推动成果落地转化。近五年,累计育成农作物新品种160个,推广转化新品种、新技术491项,主要农作物品种推广面积达7200万亩以上,创造经济效益80多亿元。四是提升服务企业新动能。强化校企共建,牵头组建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联盟,2020年至今,学校累计签订横向课题1513项,转化科技成果265项,签订技术合同112项,实现了科技成果与产业化无缝对接,为巩固龙江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提供了有力的全链条协同保障。
建校77年来,一代代东农人薪火相传、躬耕不辍,努力让龙江守好“大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的底气更足,信心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