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峻菡】
“国不可一日无君”,韩国总统大选正进入最后一个月的冲刺阶段。
4月27日,共同民主党公布了党内总统候选人初选结果,李在明不出意外地以89.77%的得票率位居第一。
在上一次总统大选中输给了“反华头子”尹锡悦后,李在明的这两年过得并不轻松——绝食、遇刺、丑闻——政治明星该有的标签几乎都具备了。
当然,为了扳倒尹锡悦,李在明也是使尽了浑身解数:无限期绝食以抗议尹锡悦执政和日本核污水排海行动、报复性弹劾总理韩德洙及其他官员、戒严当晚一路狂奔、直播翻墙也要拯救国会……

李在明直播翻墙 朝鲜日报
李在明的总统参选经历虽然看似不顺,但也为他累积了不少政治影响力。2017年,李在明参加了共同民主党第19届总统候选人党内竞选,但败于排名第一的文在寅,只位列第三。之后的2021年他再次宣布参加第20届总统选举,并于当年10月10日被选为共同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在2022年举行的第20届总统选举中,李在明以0.73个百分点的极小差距败给国民力量党的总统候选人,最终遗憾落选。
2022年6月的补缺选举中,李在明当选仁川广域市桂阳区乙选区国会议员身份,进入国会。并在同年8月28日举行的共同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中,以77.77%的得票率当选为第6任共同民主党党代表。在2024年第22届国会议员选举中,他再次以仁川广域市桂阳区乙选区身份参选并成功连任。在李在明的领导下,韩国共同民主党以175个议席获得压倒性胜利,形成朝小野大的罕见局面,这也推动李在明的政治影响力大幅提高。
在这之后,韩国的朝野斗争愈发激化,为尹锡悦发动军事戒严埋下伏笔。同年6月24日,李在明在共同民主党2024年全国代表大会中以85.40%的得票率成功连任党首之位。
从2022年的77.77%上升到2024年的85.40%,这无疑反映了李在明近几年的措施赢得了党内极大的肯定,其中包括一部分因为2017年党内竞选时李在明得罪的亲文派党员。
回首过往的这些经历,对于今天的李在明来说,也许没有什么能比踩着尹锡悦上台更加梦幻的事情了。目前,李在明及其支持者最在意的恐怕就是其违反《选举法》的三审判决,而三审预计将在总统大选前进行。虽然3月的二审结果宣布李在明无罪,但在当前巨大的民意裹挟下,李在明身上的这颗定时炸弹显得格外引人瞩目。

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选举共同民主党候选人
难以撼动的绝对优势
根据韩国舆论调查机构NBS的调查结果显示,李在明的支持率虽然在四月第二周较前一周略有下降,但从整体趋势来看,自今年二月第二周至四月第二周,其支持率始终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明显起伏。与其他潜在竞争者相比,李在明目前拥有显著的领先优势:在1001名受访选民中,其支持率几乎稳定在30%以上,而其他竞争者的支持率均低于15%。
进入四月第三周后,李在明的支持率显著上升,与此同时,“无应答”(调查中没有实质作出选择或者拒绝回答的人)的选民比例则大幅减少——这种变化表明,随着大选临近,许多此前持观望态度的中间选民已逐渐明确了自身的政治倾向,推动了李在明支持率的进一步提升。

数据出处:NBS,National Barometer Survey(N=1001)。图表为作者自制。
这一趋势也在民主党党内初选中有所体现。根据MBC提供的数据,李在明在党内初选中的得票率达到89.77%,创下了民主党历史上的最高纪录,显示了其在党内外同时具备的强大支持基础。
从NBS数据中看,当前仍有约17%的选民处于“无应答”状态,这些中间选民的摇摆不定,未来是否会带来意外变数仍需观察。另一方面,国民力量党的金文洙、洪准杓、韩东勋、安哲秀等人将于本月29日角逐进入最终决选的两人名单。目前趋势显示,金文洙和洪准杓进入最终决选的可能性最大。5月3日,国民力量党将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最终确定总统候选人,这位候选人也将成为李在明最具威胁性的竞争对手。
但就目前来看,李在明有着国民力量党无法撼动的绝对优势。

数据出处:NBS,National Barometer Survey(N=1001)。图表为作者自制。
然而有趣的一点是,选民对李在明的个人支持度和对李在明所在政党——共同民主党的支持度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如上图所示,选民对这两个党派的支持率,并没有像总统支持率一样呈现断层式一边倒的现象,反而不相上下。
其实这反映了一部分选民对于李在明个人的支持不是源于李在明,而是在于该选民是否认为李在明有效对抗了尹锡悦的乱政。
李在明若当总统——谁支持?谁反对?
根据下表所示,韩国选民对于目前候选人的“无好感”大于“好感”,对所有候选人的“无好感”比例都高达50%以上。即使如此,李在明仍在选民中获得最高的好感度(43%),也是唯一一名选民好感度突破30%的候选人。这不难看出韩国选民对于当前韩国政客的普遍反感、厌恶但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数据出处:NBS,National Barometer Survey(N=1001)。时间:四月第四周。图表为作者自制。
需要指出的是,选民对李在明个人好感度的增长趋势与“表一”同步,在四月第二周开始大幅上涨8个百分点(根据NBS全国指标调查报告第152号显示,四月第二周到第四周,选民对李在明的好感度分别为:35%、41%、43%),这无疑证明了中间选民的发力。
为了进一步看清李在明的选举形势,笔者认为可以从“个人政治倾向及政策主张”、“党派对抗”、“政治环境”等三个方面来一探究竟。
李在明的个人政治倾向及政策主张带来的影响有以下几点值得讨论:
首先,李在明直接吸收的大部分选票来源于整体偏进步倾向的选民,这是毫无疑问的。
其次,其“民主的拯救者”形象吸引了大批重视民主价值的选民。特别在光州/全罗地区由于光州事件的历史原因,当地选民对民主议题的敏感性极强。
再次,李在明苦心经营多年的京畿道票仓依旧稳定发挥作用。根据NBS数据,仁川/京畿道受访选民中对李在明好感度为46%,对比所有候选人在仁川/京畿道的好感度,排名第一。仁川/京畿道也是李在明个人好感度地区类别排名第二位的地区。
最后,李在明的养老金改革也产生了相关连锁反应。李在明致力于推动养老金改革,提高缴费税收。根据NBS调研显示,支持李在明的18~29岁青年选民支持率分别为31%,但50~59岁高龄选民支持率为56%。实际数据证实该政策确实捕获了大量高龄选民的选票,但同时也丢失了很多年轻选民的选票。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很多韩国年轻网友声讨李在明的声音,表达对养老金改革的不满,例如有网友评论道:“把钱还回来!”、“李在明要是上台,我得准备移民了……”等等。

有网友要求“把钱还回来”……
而李在明在持续稳定获得高龄选民的选票后,也开始做出一些举措想要挽回一部分年轻选民。比如,在2021年李在明表示:“看来我们的年轻人承受了太多痛苦。其实,我最近一直在反思,我觉得至少应该听听他们的意见。”同年他还在总统大选宣言中承诺“保障年轻人有创造一个新韩国的机会。”不过就目前来看,韩国年轻选民并没有为此买账。虽然年轻选民占据一定重要位置,但是李在明依旧会以高龄选民为重心。毕竟韩国在去年年底已经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再加上持续萎靡不振的低出生率,高龄选民占比只会逐年增加。
此外,性别问题上的表态同样将是重要的胜负手之一,但之前李在明的相关策略也不尽人意。2021年的选举承诺中,李在明曾宣称要打造一个女性没有焦虑的国家,一个没有工作和照顾烦恼的社会。他曾表示“男女关系也是一种阶级制度,但比劳资关系更不易察觉”、“我正在努力对抗父权文化的既得利益”。然而没过多久,李在明在韩国“党中央选举对策委员会”闭门会议上向议员们分享了“民主党通过各种女权政策对男性进行反向歧视”的信息。此举招致了批评,并遭到了支持基础薄弱的二三十岁女性的强烈反对。
李在明原本试图两边讨好捞一把选票,但却没想到最终鸡飞蛋打。而另一边的尹锡悦当时凭借在20岁男性群体中支持度的绝对领先,最终以微弱优势收下总统席位。对于韩国目前一点就炸的“性别战争”,李在明如果不好好把握尺度,谨慎斟酌,难免会有翻船的风险。
“党派对抗”关联事件的影响也仍在生效。首先是尹锡悦发动戒严令,李在明上演了一出“直播翻墙,拯救国会”的剧情。这一幕为李在明叠满了英雄滤镜,让不少韩国人将他视为“韩国民主的守门人”。另外,这不仅仅是一场个人英雄主义的政治秀,更是一种对保守派非法行为的反制,这也将“宪政守护者”的形象牢牢绑定在他身上。
李在明的翻墙直播,为其吸了不少粉
而另一边,反对派对李在明“通中连朝”嫌疑的指控,其影响依旧未消除,这是保守派坚定支持者抨击李在明的核心主张之一。尹锡悦支持派在弹劾之前频繁渲染“外国干政论”,鼓吹厌中情绪,想以此转移矛盾保下尹锡悦。虽然该策略未能实现最终目的,但其遗毒依旧影响着选民对于李在明的政治信任。
最后是政治环境问题。所谓政治环境问题,指的是上文简略提及到的那样,韩国选民对所有候选人都呈“无好感”的状态——偌大个政坛中,竟择不出心仪总统,只能在众多“不讨喜”中,勉强挑出一个“看起来不那么糟”的选项。尽管,共同民主党和国民力量党的支持率总和已占领大半江山,但党派支持率并不是绝对等同于对候选人个人的支持率。就如韩国网友所提到的“尹锡悦怎么上台的,李在明你不清楚吗?”
2022年第20届大选中,一部分选民并没有十分固定的政治倾向,他们不喜欢李在明,也不喜欢尹锡悦,只是相对来说尹锡悦看起来更好,于是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心理下投给了尹锡悦。而如今韩国民众经历了政局动荡,似乎是急于国家稳定,一部分中间选民已呈现把选票投给李在明的大趋势。毕竟大选临近,即使再左右摇摆的中间选民,也不得不作出选择。
总体来说,目前李在明的优势相较其他候选人的确比较大,但选情并没有盖棺定论。事实上,一个月的时间仍然可以出现很多变数,而民调所呈现的支持率也往往会与实际选情有出入。因此笔者认为,目前李在明的巨大优势是客观现实,却不是最终定局。考虑到李在明三审案件的不确定性以及他个人喜好“政治作秀”的行事风格,这场大选的结果还是需要多多观望的。
近年来,韩国社会的政治撕裂程度已经达到空前的程度。“不谈性别话题,不聊政治话题”已成为大多数人的社交共识。其实无论是对于李在明或是其他总统候选人来说,真正的挑战也许不是赢得这场选举,而是在赢得之后,如何真正治理一个正在裂变的韩国。而6月3日的大选,韩国人将再次投出选票,或许不只是对于某个总统候选人的支持,而是一场关于对韩国过去以及未来的深思。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