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明日起浙江正式进入汛期,总体预判今年气象灾害偏重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好

今天(4月14日)上午,2025年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潮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根据《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规定,明日起(4月15日)浙江正式进入汛期。

综合研判,今年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汛期旱涝并发、涝重于早,暴雨洪水等事件趋多趋频,防汛防台抗早形势复杂严峻。

记者 王好 摄

盛夏可能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热浪,极端最高气温预计达40~42℃

省防指办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厅长许小月介绍,今年我省气象灾害偏重,主要呈现“四个特点”、面临“四大挑战”。

一是极端天气多发。强对流天气频次可能增加,局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致灾性天气风险突出,气候多变性、复杂性特点比较明显。

二是梅雨时空不均。预计今年梅汛期降水北多南少浙北北部降水量偏多2成以上,区域性暴雨洪涝风险高;浙中南地区可能出现突发性强降水,需引起高度重视。

三是台风影响偏重。预计今年影响我省台风较常年偏多,其中夏季有1~2个台风严重影响或登陆我省。

四是高温伏旱叠加。出梅后,盛夏可能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热浪,极端最高气温预计达40~42℃,高温日数偏多,需注意防范极端高温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许小月表示,综合气象形势和我省地域条件,研判今年我省防汛防台抗旱将面临“四大挑战”。

1、短板最弱在山区。从历年灾害发生情况看,最容易导致人员伤亡的是短时强降雨引发的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浙西、浙中南等地区山多山高,人员避险面临挑战。

2、影响最广在江河。我省流域水系多,特别是汛期钱塘江、苕溪等流域易发生流域性洪水,致灾风险高,对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将带来较大影响,江河安澜面临挑战。

3、难度最大在海上。海上历来是防台风重点,特别是极端天气状况下要提前组织渔船、商船等回港避风,以及灾害影响结束后需要有序组织出港、出海;此外,码头、港口、航线等需要根据天气影响和响应等级,落实临时管控措施,安全防范压力大。

4、任务最重在城市。城市运行、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是防汛防合工作的重中之重。短时强降雨易引发城市内涝、积水等,对城市安全运行、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此外,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农村公路等重点部位易发生塌方、滑坡等情况,需引起高度关注。

全省各级已储备各类应急物资1.99亿件、总价值约37亿元

许小月说,截至目前,汛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简要用4句话来概括就是:责任上肩、隐患清零、基础夯实、保障到位。

一是责任落实方面。省防指办将于4月15日入汛当天,公布全省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的114名防汛防台抗旱行政责任人名单;各级防指也将同步公布4.6万名市县乡村四级包保责任人,真正做到责任上肩、到岗到人。此外,针对老弱病残幼等重点人群,各级防指已落实“一户一策”转移责任人,人员转移期间要求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转移,全力确保群众安全。

二是隐患排查方面。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抢抓汛前“窗口期”,聚焦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山塘水库河网、城市内涝和城市安全运行、海域安全、交通安全、安全生产、旅游安全等8个重点领域,全面开展了“拉网式”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隐患,属地均按要求落实闭环管控,确保各类风险隐患动态清零。

三是基层基础方面。年初,省政府将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今年要推进800个乡镇(街道)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当前,各地正有力有序推进,主汛期前将全面完成建设,投入实战运行。此外,水利、住建等相关成员单位也在全力“打基础、夯基石”,持续加快防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防御工程再上新台阶。

四是应急保障方面。据统计,全省各级已储备各类应急物资1.99亿件、总价值约37亿元,特别是针对极端情况下应急通信保障问题,我们为全省1.6万余个多灾易灾村配备了卫星电话,汛前均已全面调试到位。同时,省市县乡四级共编组各类应急救援队伍2371支、9.4万余人,全时备勤备战,遇到突发状况迅速投入抢险救援。此外,积极推进巨灾保险服务工作,强化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灾损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补充作用,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和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