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方便,不用走路,现在的2路、9路公交停靠站就在小区门口。”4月2日,六枝特区中心城区九方御景小区一居民说。据悉,该公交线路的调整延伸,是政府倾听民意、积极优化的成果,实现了与居民的双向奔赴,用“小公交”串联起“大民生”。
时间回溯至1月10日,人民网六枝特区委书记“领导留言板”接连收到多则群众诉求。“每天步行两公里才能坐公交”“老人看病、孩子上学太折腾”……九方御景小区居民集中反映的出行困境迅速引起特区党委重视。该小区地处牂牁大道末端,因道路设计未预留通行口,900米绿化隔离带犹如天堑,导致周边居民需绕行2公里才能抵达最近的公交站,日均步行时间超过半小时。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特区党委立即组建专项工作组,交通运输局、城市综合执法局联合成立专班,仅用7天便完成现场勘查与方案论证。1月17日的现场办公会上,道路工程师、公交公司代表与30余名居民代表围坐讨论,最终敲定“三步走”解决方案:破除8米绿化带建立安全通道,优化交通标识系统,同步调整两条公交线路。
在特区党委的高效推进下,2路公交车线路延伸1.8公里直达小区正门,发车间隔缩短至10分钟;9路公交则调整起讫站点,实现小区与高铁南站无缝衔接。为确保施工质量,住建部门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装坡道,城管单位加装智能监控设备,道路养护团队连续七天夜间作业,最大限度降低对居民生活影响。

“现在抬脚就能上车,去高铁站不用再换乘三轮车了。”电话回访投诉网民王先生的感慨道出了群众心声。数据显示,线路优化后日均服务乘客超600人次,老年人就医出行率提升40%,学生通勤时间平均节省22分钟。这场始于“方寸屏幕”的民生对话,最终化作车轮上的幸福图景,用10米站台缩短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公交线网的密度、准度与温度,换取市民“出门见站台、到站即乘车”的幸福体验。
从“留言板”到“施工图”的六七天,六枝特区用“民生专班+技术赋能+群众参与”的创新机制,将“民有所呼”转化为“政有所为”。当2路公交驶过新划的斑马线,震动的不仅是路面标线,更是基层治理的心跳节拍。

六枝特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公交线路优化既是践行“民呼我为”的生动实践,也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新思路。特区将持续完善群众呼声“快速响应、一周办结”工作机制,让民生关切从“留言板”直达“施工图”,以时间累积信任、用实绩兑现承诺,群众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编辑 鲁媛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