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已经出现意识障碍,左侧瞳孔变大,时间紧急,只要你们家属不放弃,我们一定竭尽全力施救!”近日,当102岁超高龄老人颅内出血生命垂危之际,镇江江大附院(又名江滨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谢正兴向家属表明了不负生命相托的决心。
在得到家属肯定的答复后,谢主任随即带领团队为老人实施手术。5天后,老人不仅转危为安,还能在家人的搀扶下绕着病房开心地遛弯了,为这次打破“年龄禁区”的挑战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康复
小磕碰引发大麻烦,百岁老人遭遇致命脑出血
4月17日,院方介绍,102岁的孙爷爷,虽是期颐之年,身体却依旧硬朗,走路说话都很有精气神。3月22日,孙爷爷突然出现走路不稳的情况,右侧手脚完全使不上劲。这样的症状连着几天也没有缓解,家人连忙将其送到了江大附院急诊。
头颅CT提示,孙爷爷左侧额颞顶枕部颅骨内板下见新月形等稍高密度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邻近脑实质受压内移,中线结构明显右偏,邻近脑室受压变窄。
神经外科主任谢正兴会诊后得知,老人一个月前曾摔过一跤,头部有过轻微的磕碰,但当时并无大碍。根据病史和影像检查结果,谢主任初步诊断其为慢性硬膜下血肿。
人体的脑组织表面覆盖着三层膜,从外到内依次是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当硬脑膜和脑组织之间的血管发生破裂后,就会导致颅内出血,形成血肿,称为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一般由车祸、坠落伤等较重的头部外伤引起,而慢性硬膜下血肿绝大多数只有轻微头部外伤史,血肿是逐渐形成的,直到压迫脑神经出现症状后才会被发现。
孙爷爷颅内出血量大,从影像资料上看可能超过100毫升,出血导致颅内压力升高,中线移位明显,已形成“脑疝”,手术迫在眉睫。
就在家属犹豫老人是否能“活着走下手术台”之时,孙爷爷的病情急转直下,出现意识障碍,左侧瞳孔变大,BNP等指标也出现了危急值,生命危在旦夕!
用内镜手术30分钟解超纲题,打破镇江颅脑手术患者年龄纪录
面对102岁超高龄脑出血患者,谢主任和团队承受的压力和挑战不言而喻。
危急之际,需要有勇有谋。谢主任给自己和团队设定了两个问题,第一,能不能做这个手术?近年来,神经外科充分发挥神经内镜技术优势,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经验,技术层面来看,这个手术完全有实力做。第二,敢不敢做这个手术?患者超高龄的身体状态,意味着术中的麻醉、出血、感染等诸多风险都可能成为致命的威胁。
但谢主任认为,只要家属不愿放弃,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应当放手一搏。
和家属充分沟通并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谢主任随即带领庄严副主任医师为孙爷爷实施手术。手术充分利用神经内镜微创的特点,通过一个3厘米左右的微创切口彻底清除了血肿,整台手术仅耗时30分钟。

手术
术后,孙爷爷即刻清醒,右侧肢体肌力显著改善,复查CT颅内血肿清除干净。经过后续治疗和护理,很快能站立行走。从生命垂危到重新站起来,孙爷爷的家人倍感欣喜。出院前,他们特意为谢主任团队送了一面定制的“水晶锦旗”,上面写着“神外妙手破百岁禁区,精准微创续生命华章。”

感谢
根据公开报道,孙爷爷是目前镇江市接受颅脑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
老人撞到头须警惕,当时没症状不代表没事
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平衡能力减弱、视力变差等因素,很容易发生跌倒,头部也易被磕碰。有些老人摔倒后发现没流血,人也能动,就没当回事,其实不然,对于老年人来说,头部的小磕碰可能是致命的。
谢主任解释,头部外伤甚至轻微外伤后会导致颅内慢性出血,尤其好发于老年患者。由于出血缓慢,早期常常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当出血积累到较大量超过代偿后患者才会表现出不适,通常这已经距离外伤1个月,甚至是更长时间。
老年人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残率和致死率远高于青年人,血肿会让颅内压力不断升高,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导致意识丧失甚至死亡。谢主任提醒,如果老人有过头部外伤史,即便当时不严重,过后出现头痛、呕吐、四肢麻木无力、意识不清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排除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可能。
通讯员 孙卉 钱小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