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青团为什么那么绿?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四月正是吃青团的好时节

但网上有传言说

外面买的青团看起来特别绿是添加了色素

买回家几天后的青团还是软腻腻的

是因为“科技与狠活”

事实果真如此吗?

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颜色不同与制作工艺有关

(授权图片)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一如清代袁枚曾在《随园食单》中描述的这样,青团所用的青汁,大都取之于早春嫩绿的青草。

网络上有传言说

青团看起来特别绿是添加了色素

其实并不准确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市场监管部门既往多次抽检结果来看,市售青团与市民自制青团相比确实颜色偏绿,但均未检出亮蓝等食用合成色素,原因主要就是制作工艺不同

首先是制作青汁时艾草的用量,如果艾草汁和的比较少,蒸出的青团颜色就发白。

其次是必须加碱粉浸泡,这是因为叶绿素遇酸遇热会分解,而遇碱液则有助于保持稳定。不用碱处理,做出的青团就会色泽发暗,或微微带黄。

第三则是艾草等原材料用食用碱浸泡烫煮后须迅速冷却“杀青”,才能使青团呈现鲜亮的绿色。

从既往的多次科普实验来看,只要使用足量的艾草,青团就能呈现较好的绿色,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色素添加,加深绿色作用并不明显。而如果不使用足量艾草直接添加色素,青团虽然是绿色,但往往绿得发蓝,看起来十分不自然。

(授权图片)

此外,网上还有“科普”说可以通过青团二次加热后是否褪色的方法来判定是否有色素添加,这也不完全准确。从既往多次权威实验来看,经过高温蒸制的纯天然青团,冷却后再热,不一定会褪色。

至于某些市售青团糕点(一般不直接标称为青团)配料表中标注有食用色素亮蓝,是因为执行标准不同。《糕点分类》(GB/T 30645—2014)将青团归属于冷加工糕点的热调软糕类,可以按规定限量使用亮蓝。而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中,则将青团限定为米粉制品,按有关规定不可以添加亮蓝。

不建议网购手工现制青团

自家做的青团放不了多久就会变硬

这种情况是不是青团变质了呢?

刘少伟解释说,大多数情况下,青团变硬是正常现象。制作青团所用的糯米粉中含丰富的淀粉,加热过程中,淀粉所含的β-淀粉中的氢键断裂,生成α-淀粉并发生糊化反应,青团就变得软黏。冷却后,淀粉分子则会再次排列,α-淀粉重新变成β-淀粉,形成紧密的结构,即淀粉的回生老化。淀粉老化过程中,水分子被挤出,出现凝结或沉淀,导致青团变硬。特别是敞开存放的青团,水分蒸发更快更多。当然,如果青团变硬同时出现酸味,表面有黄色或黑色斑点,就可能是细菌或霉菌滋生所致。

那么

有些市售预包装青团

买回来存放好长时间都很软糯

是什么原因?

刘少伟解释说,市售预包装青团放很久依旧软糯,主要是工艺上采用了多种措施来防止淀粉老化。首先是糯米的种类,相比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长粒糯米来说,支链淀粉多的圆粒糯米更不易老化;其次是添加一定比例粳米粉或澄粉(无筋面粉)以及大量的麦芽糖浆,也可以防止淀粉老化;再次,选择软水和面(硬水中的钙可促进淀粉老化),粉团揉足够时间,再加上制作青团时添加油脂,青团做好后表面刷一层食用油,最后用保鲜膜包裹起来,也都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此外,有些预包装青团采用的是“熟包”工艺,即把团皮事先蒸熟,同时原料中还掺入大量麦芽糖浆,这种青团常温保存较长时间都能保持柔软,但口感与“生包”后再蒸的现制现售青团有一定差异。

(授权图片)

需要提醒的是,部分朋友圈、聊天群里推荐的网红手工现制青团,虽然宣称既不用防腐剂也不用食品添加剂,或不添加麦芽糖浆(含糖少),但其实并不适合网购。这主要是因为常温运输极易变质,如包装不当,还可能被二次污染。加之春季天气变化大,湿度也不低,食品安全风险相对较高。

青团属高热量食物不要多吃

刘少伟建议,相对来说,新鲜青团口感更好,所以最好吃多少买(做)多少,不要一次买(做)太多,避免造成浪费。

购买食用青团时

消费者需注意以下一些安全细节

认真查看标签标注。不同商家的青团,因其制作工艺、包装方式、配料成分等存在差异,保质期不尽相同,建议购买时认真查看标签标注。

肠胃虚弱者慎食。青团中糯米的支链淀粉冷却“回生”后会形成少量抗性淀粉,难以被人体淀粉酶分解,加重消化负担,引起肠胃不适,建议老年人和孩子、肠胃虚弱的人少食或加热后食用。

适量食用。青团团皮加入了大量的糖,馅料也大都是高糖高油的高热量食材,即使是健康人群,吃多了也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所以千万别把青团当饭吃。一般视青团大小,一次吃1至2个就可以。小孩和老年人食用青团,还需注意避免发生噎食情况。

注意健康搭配。食用青团时,可以酌情搭配些热的绿茶、花茶,也可以搭配热牛奶、咖啡或酸奶,同时适量食用纤维含量较高的新鲜蔬菜,以减少肠胃负担、促进胃肠蠕动;同时注意避免高危搭配,比如搭配冷饮或炸鸡等,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