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涩与浪漫》(山西人民出版社2025年7月出版)是本人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创作这样一部长达40多万字的农村题材小说,再现上个世纪70年代城市插队知识青年和农村本土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里共同奋斗、共同成长、相爱相思、怨恨缠绵的真实生活,这样的作品在当下有它存在的价值吗?
这些质疑,并非别人提出,而恰恰是我自己的质疑。正是带着这一系列的质疑,我又一次次在记忆的海洋中重返那个年代。这些年来,中国文坛上曾经有过层出不穷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诸如《血色黄昏》《蹉跎岁月》等,举不胜举。然而,我要弱弱地问上一句:有谁还曾记得,同是那个年代,在中国这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还有更多原生态生长的农村知识青年,这个群体的数字应该多于城市知识青年,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经历、他们的青春岁月谁关注过呢?也许你会想到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然而,毕竟路遥的小说所涉及的范围仅限于单纯的农村知识分子,而事实是,在那个时期,举凡所有城市知识青年插队生活的地方,都有更多的农村知识青年,尽管他们从未获得“知识”两字这样的头衔,他们的名称叫做“回乡青年”。
我就是这样一个标准的“回乡青年”,我们的村子被县里选作专门安排本县知识青年插队落户的“知青点”。有意思的事情来了,我这个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因为先期担任大队民兵连长而不得不与来到我们村里插队的城市知识青年几乎每天都要打交道,因为所有的知青都是适龄的基干民兵,而民兵就要服从民兵连长的领导与训练。
那么,那些来到我们村子里的知青是些什么人呢?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正是我的高中同学。同学相见,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无需更多的介绍和交流,也无人在乎各自的家庭背景。那一刻,我们都忘记了谁天生便是吃商品粮、有城市户口的城里人,而谁又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大家的心理是平衡的,彼此的交流是平等的。我们的生活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揭开了新的一页。
在《苦涩与浪漫》中,我将更多的笔墨投放到那个时期的中国农村,尤其是正庄这样一个标准的北方农村所发生的变化。塑造了一群真实而淳朴的同时也各具特色的新型农村人物。
譬如老支书张成才,一位从抗日烽火中走来的民兵英雄,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同时也是一位极富农村工作经验、善于在大风大浪中掌稳舵、开好船的带头人。
譬如古建文,一位优秀的复员军人,一位天生的神枪手,同时也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一位标准的军地两用复合型人才。
譬如王建青,一位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一位被毒蛇咬伤时能够剜其肉以自救的勇敢者,同时也是一位善于经营的创业者。
诸如此类,繁花耀眼。但在《苦涩与浪漫》中,更能够吸引读者眼球的恐怕还是古英俊与范香儿。小说中,看似错综复杂、其实纯情自律的几组男女,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爱恨情仇怨,藕断丝连。相信亲爱的读者能够从中了解那一代人的情感世界,也能理解他们那些在今天看来根本不合理、不合人情味儿的情感选择。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历史。所谓苦涩,就是那个时代一群涉世未深的青年人面对时代潮流的被动应对与主动追求,就是青春的灵魂在颤抖中碰撞。所谓浪漫,就是来自城市的知识青年与向往城市的乡土青年在广阔天地中友谊的升华与爱情的成长,就是青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爱情的飞翔。
《苦涩与浪漫》,让老一辈在阅读中寻找曾经的自我,珍爱生活的美好,更让青年一代在阅读中了解历史,认识陌生的长辈,或许就是这本书的价值。
并州新闻 郭天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