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人类简史系列”作者赫拉利:AI时代单有速度不是进步,带着记忆去前进

9 月 11 日上午,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开幕。在开幕式暨主论坛中,历史学家、哲学家、“人类简史系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发表演讲。他认为进步不应只以技术进步的速度衡量,而在于人类能否建立合作、信任与共情。

以下为尤瓦尔·赫拉利分享全文:

请允许我用2025年一个普通早晨的场景,来开启我今天的发言。当你在世界某处的一座大城市清晨醒来,电网已经忙于平衡负荷,医院在为晨间查房做准备,公交和地铁正在重新安排车次,街道上的摄像头和仓库里的机械臂不会和你打招呼,但它们已经在做出影响你一整天的很多决定。

许多这样的日常选择,都是由会学习、会调整、会主动行动的系统做出的,我们把这个技术叫作“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不仅是自动化工具,还是“会行动的主体”,它们有能力自己做决定,有时甚至能自己创造出全新的想法。

当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新成员时,生活的节奏会悄然发生改变。

在金融市场,人工智能会发展出新型资产组合与交易模式;在能源行业与供应链,调度与定价机制开始超出人类直觉;在军事指挥链里,预警和反应会被压缩到极短的时间,人类甚至来不及进行对话和思考。在司法与教育场景里,谁能获得机会、谁被排除在外,或将由我们看不到、也难理解的算法决定。文化,当然,也是这个故事中另一个非常大的部分。人工智能生产、组合、分发故事、音乐、影像和符号,这些是支撑人类身份认同的东西。

我并不反对科技变革。科技带给过我们更健康的身体和更渊博的知识,带给过我们驱散黑暗的光明,以及前所未有的彼此连接的方式。但作为历史学者,我对变革的节奏和方式感到担忧。

历史上,变革最大的问题往往不是最终目标,而是通向目标的过程。人类是适应能力极强的生物,但我们需要时间来适应,也需要可靠的机制来帮我们完成这种适应,尤其是对社会中最弱势的成员。每当历史上出现强大的新技术时,社会都要花很长时间去发明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与习惯。

印刷术并没有在问世的那年带来启蒙,它先释放了噪音、谎言和极端主义的洪流。经过逐步的编辑与审校、目录与图书馆、学校与研究机构、出版规范与公共讨论,才把智慧从喧闹中一点点托举出来。类似地,工业化也不只是蒸汽机的故事,它还需要公司法、工会、环保法规、社会保障网络,以及更多配套机制。没有这样的社会适应机制,单凭工业技术本身,只会造成更严重的不平等、更残酷的竞争,以及更极端的剥削。

人工智能与所有以往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触及了社会的中枢神经系统。智能机器现在正在学习如何管理和重塑银行、军队、国家乃至宗教的运作系统。我们面临的人工智能危险,不是“一个坏人按一个坏按钮”,相反,危险在于我们周围悄然发生的无形过程:一行植入清算系统的代码,一道固定在战术逻辑的指令,一种嵌入招聘或贷款环节的评分标准。科幻小说让我们习惯于担忧“机器人叛乱”,但真正的危险更安静且更令人恐惧——一种数字官僚体系正在扩张,把决定权从我们可质询的人类,移交给我们看不见的算法。

与此同时,像我这样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声音,经常被误解为“叫停进步”。实际上,这是呼吁真正理解“进步”的含义,以及要如何去实现。单有速度,不是进步。一辆没有任何交通规则、没有刹车系统的汽车,时速快到100公里,也绝不是进步。

那么,如何实现真正的进步呢?让我举几个来自人类历史的简单例子。

一个简单的事实,人类的力量从来不源于孤立,它来自与陌生人,以及外部世界的合作。为了生存,我们需要吸气呼气,我们吸入来自外界的空气,再把肺里的空气呼出去。个体如此,国家亦然。每个国家都在与外界交换思想、商品和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如果切断与他人的一切联系,仅仅依靠自己,这不会让你更强,最终,那会让你窒息。把这个古老的教训带入人工智能时代,意味着建立可验证的全球承诺,而不仅仅看“谁跑得更快”。

另一个事实:真正值得我们担心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为了商业优势,不顾安全边界地部署技术。任何真正重塑人类社会的系统,都不应“先上线再治理”。历史已多次证明,速度和安全可以并存,但前提是我们构建自我修正的机制闭环。一个发达的技术社会,必须有办法及时发现并纠正自身的错误和偏见,这样就能保证快速而安全地运转。婴儿在学走路的时候,实际学的是如何足够快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迈出一步,摔倒了,身体在学习并调整;再迈一步,又摔倒了,身体就再次学习和调整。只有当身体能不断学习,调整脚步时,孩子才真正开始走路。一旦这套自我修正机制就位,孩子不仅能走路,还能奔跑。如果我们在还没有学会识别和纠正系统不可避免错误之前,就贸然让人工智能“奔跑”,那么速度的代价,就会让最无力的群体承担。

最后一个历史事实:记忆很重要。记忆并非怀念一个从未存在的过去,而是给未来指引方向;记忆是消化和讲述我们亲身经历故事的机制,记忆是我们理解那些失败实验与误入歧途的机制,是社会认识到错误并加以修正的能力。当人工智能开始接管决策过程和构建叙事,我们必须守护人类记忆和讲述自身故事的能力。如果把记忆托付给非人类智能,我们将一无所有。

有人可能会问:你是在呼吁放慢速度吗?不,我呼吁带着记忆去前进。我理解雄心壮志,也理解竞争压力,没有这些,我们不会有现代科学。但我们不应将竞争推向人类自我认知的边界之外,推向人类理解力失效、人类记忆化为空白的地方。我们不应该把越过人类的边界当作值得炫耀的奖杯。我们要帮助人们更快地前进,也帮助人们安然面对现实的变迁,但不要逼人走得太快,以至迷失方向,被焦虑吞没。

请铭记这沉淀了数个世纪的教训:当人类被焦虑淹没,当人类感到一切将化为乌有时,人类往往会攥紧最深的痛苦与最深的仇恨,来寻求存在的安全感。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留给人类足够的时间来保存记忆,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与感情。衡量进步,不在于技术的速度,而在于我们之间合作的力度和共情的深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