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范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根据主体提供行为模式的不同
授权性规范:规定人们可以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范。例如,无权占有不动产或动产时,权利人可请求返还原物。
义务性规范: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规范。义务性规范进一步分为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例如,国务院监督各部门预算执行属于命令性规范,禁止偷税漏税属于禁止性规范。
根据当事人是否自主调整
强行性规范:具有确定性,不允许任意变动和伸缩。例如,国务院监督各部门预算执行。
任意性规范:在法定范围内允许自行确定权利和义务具体内容。例如,公司法人按章程规定,由董事或经理担任。
按确定性程度不同
确定性规范:内容已完备明确,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确定其内容。例如,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非确定性规范:分为委任性规范(概括性指示,需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和准用性规范(无具体规则,需援引或参照其他有关规定)。例如,外国企业或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供用水、气、热力合同参照供用电合同有关规定。
按照法律规范所调整的行为是否可能发生在该规则之前
调整性规范:对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评价,并通过设定权利和义务来调整相关行为的规范。
构成性规范:以规则的产生为基础而导致某些行为方式的出现,并对其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与调整性规范不同,在构成性规范产生以前,该规则所涉及的行为不可能出现。
这些分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规范,明确各类规范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从而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和遵守。